成功是慢慢来的
时间包含一种改变的力量,虽然缓慢,却有滴水穿石的力度。
曾经一起打工的男孩,立志做一名海外商人,颇为折腾地做过好多次尝试。比如在夜市摆过摊,卖从国内拼箱海运来的手机壳,五块钱人民币的成本卖到十五纽币,除去用来贴补运费和摊位费的那小部分,还剩下可观的一笔。
可是几个月后他却卷了铺盖不做了,他说:“妈的,干这行的太多了,生意全被抢没了!”
后来,他又租来一辆小型卡车,四处推销产品,没多久又开始抱怨:“天天热死了,还赚不了几个钱!”
前一段时间,他突然把工时辞去大半,神秘兮兮地跟我挥手告别:“哥要去创事业了,等我发达了一定忘不了你。”
可几周后,他耷拉着脑袋,重新出现在我的身边,哭丧着脸:“赔了,全赔进去了,五千块纽币全被骗光了!”
记忆中的他,年轻气盛,浮躁张扬,热爱尝试却又惧怕失败,以为人生总会是一帆风顺,不明白为何总是在生活里跌倒。他一边扬扬得意地对我讲,我要做一名成功的商人,一边又咒骂着“来钱的路怎么没有一条是快的”。
我想,他可能没听过这个故事。
一个出身普通的男人,曾经为高考复读三年,参加过三十多次均以失败告终的面试,做过秘书,当过搬运工,也蹬着三轮车给杂志社送过书。
他31岁时辞掉教师的工作独自创立翻译社,运营艰难,后来在一次出国时萌生了推出中国黄页的想法,却被很多人当作骗子。
35岁时,他决定创立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本钱却只能靠大家集资,三十五个人挤在一个房间,他要借贷才发得起工资,要每天十六个小时马不停蹄地工作,累了困了就席地而卧。
直到1999年,这个仿佛一直都在经历失败,又不停在失败中站起的男人,终于迎来了这家商务公司的问世。他的成功,从1999年商务公司的艰难创立,到2014在纽约上市,跨越了十五年。他是马云。
曾经一起上学的朋友,热爱舞台的聚光灯,一直有一份导演的梦想。
大学时终于有机会成为艺术学院导演系的一名学生,开始有机会把自己零零碎碎的小想法一一展现。
她把拍摄的小短片拿给同学看,同学说:“这个地方,是不是可以再细化一点?还有这个地方,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她嘟着嘴不开心,满腹不满地想:你又懂些什么呀!。临近毕业,大家都在忙着拍毕业作品,朋友白天忙着恋爱,晚上才肯花一点时间看看材料。等到作品截止日期临近,同学已经在忙着做最后的修改,朋友才开始做初期工作,每晚熬到凌晨,堪称辛苦。
可是最后导师却把作品归为不及格的那一类,朋友抱怨:“为什么别人轻轻松松就可以得到优秀,我做得那么辛苦却还是不行?”
我想,她可能没听过这个故事。
1978年,一个心怀梦想的年轻人,报考美国伊利诺大学的戏剧电影系时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毕竟,在美国百老汇,每年只需要两百个角色,但却有五万人要一起争夺这少得可怜的位置。
这个年轻人却一意孤行执意前往,1983年起,他度过六年漫长的时间,帮剧组看器材,做点剪辑助理、剧务之类的杂事,常常拿着一个剧本,跑三十多家公司,却遭受白眼和拒绝。
那时他的儿子已经降生,全家只能依靠妻子微薄的薪水过活,梦想在夹缝中生存,异常艰辛。
2006年,他指导的电影《断背山》使他获得第七十八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他的成功,从1978年只身一人前往异国的那一刻,到2006年最终手握小金人,跨越了二十八年。他是李安。
我23岁前的青春,都在用很热切的方式期待着成功。我相信一步登天、一夜成名、一个跟头翻上九百里,却不太肯相信有关坚持的任何观点。我想不通十年磨一剑,搞不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也瞧不上那些可以长期把精力放在一件事情上的人。
在我看来,青春是一场多么短暂的剧目,怎么能够接受如此荒唐的蹉跎呢?
所以,我的狠心一直比决心要多得多,放肆地在人生里制造一场场“一步登天”的虚幻。我去减肥,只要有人口气嘲讽地对我说:“你怎么胖成这样?”我就一定要绝食个三天三夜,喝减肥茶喝到心虚冒汗,饿到胃部打结疼痛难忍。寒冬深夜一副虚弱的身体埋在被子里,掐着手掌心满心仇恨地回味着瘦子的讽刺。
好像这样,睡醒时的自己一定会被三天的饥饿折磨到干瘪,再也没有复胖的危机。
我去考试,考前不眠不休死记硬背,寝室熄灯后像游魂一般站在水房里借着微弱的灯光拿着课本念念有词,两天后顶着一张黑眼圈重重叠叠的僵尸脸,在考场上恨不得把装在脑袋里的知识一股脑儿地全部倒在考卷上。
好像这样,期末成绩出来的时候,我就一定能在墙上看见我的名字出现在第一名的位置。
我在课堂上因为一个知识点的匮乏被老师批评,当天回到宿舍就开始展开发狠的架势拼命地补习,第二天却把这件事忘在脑后优哉游哉地四处玩耍。
好像这样,我就能在老师的下一次提问中无所不知,畅所欲言。
一次暑假,我顶着烈日在商场外摆摊卖耳环。三个小时都无人问津,狼狈收摊的时候,一手卷着摊位的白布,一手把成堆的耳环塞进背包里,远远看见同班同学穿着正装从博物馆走出来,后面跟着一队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我一副世俗小贩的形象,远远地望着一个已经可以靠翻译来养活自己的身边同学,心里焦躁地想:哎,完了,一辈子我都要远远地被人甩在后面了!
那时年轻,虽然已经到了法定的婚龄,眼角开始长出细纹,也故作深沉地表达成熟,可是我的心里还藏着未经历练的小娃娃,我觉得一时的成功就是一世的成功,一时的失败就是永远的失败;我还不懂时间包含一种改变的力量,虽然缓慢,却有滴水穿石的力度,也不懂有一种持续不断的长期性努力,才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评判标准。
直到真正走出校园,开始一场艰辛的成人之旅。
把身心都暴露在无奇不有的世界里,遇见一些事相识一些人,我才渐渐体会到,有些人之所以能够被称为成功人士,是因为持续多年的努力,使得生命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人生也得到应有的回报,而这份厚重的回报,是朝三暮四的人,在自以为努力的零星付出中所无法得到的。比如,无所不知的学者,是依靠数年的知识积累才能够出现在大众面前传道授业解惑;耀眼的舞台明星,是凭借多年的配角姿态才可以一身隆重地走上红地毯;网络上二百斤的虎妞蜕变成九十斤的淑女,是在长期而严格的瘦身计划下才成为减肥传奇。
想起毕业前夕,我崇拜的在口译行业鼎鼎有名的女教师,在讲台上回忆起自己刚刚毕业的日子时说:“毕业后我一心想从事有关英文的工作,年轻人机会少,没有太多好的工作供你选择,你就要挖空心思地自己找。那时有一份下矿井做翻译的工作,大家因为环境艰苦,都不想去,只有我自告奋勇地在干燥的盛夏,每天和老板坐在升降梯里下矿井。地面上零上三十度,地面下四十五度,胳膊上的伤口浸润在充满细菌的热空气里,长时间无法痊愈最后腐烂严重,可就是靠着这么一点点的坚持,三个月后得到一个晋升的机会,也是这样一步步认认真真走来,才到的今天。年轻人,别太急躁,不能踏踏实实做事,就别怨自己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在很多成功的人里,我尤其佩服俞敏洪。作为一个从农家考入北大的孩子,再从一名普通的讲师到创立教育品牌,经历坎坷尤为励志。
他在演讲时说过,在北大学习期间有两件事,一直落于人后,第一是普通话不好,第二是英语水平一塌糊涂,直到大学四年级毕业时,他的成绩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几名。
他说:“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所以在我们班的毕业典礼上我说了这么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同学还能记得,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绝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
23岁之后,当我成为一个依靠自己的年轻人,心里那股浮躁的气质沉淀下来,渐渐地可以理解这番话背后的坚持和勇气。
埃及古语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够登上金字塔的顶峰,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同样,世界上也只有两种人能够拥有成功,一种是天赋异秉的聪明人,另一种是资质平凡却持续努力的普通人。
我想,大概所有美好的东西,孕育过程都十分缓慢。
一只美丽的东北亚绢蝶最终展翅飞翔,从蛹的姿态,到咬开一条出路而蜕出,需要将近三年的时间。一株珍贵稀有的金琥仙人掌,从播种到开花,需要三十年的守候。
我相信,作为生命中最璀璨的那一刻,成功也是慢慢慢慢来的,它带着岁月沉淀的风雅脚步,轻轻叩响你的人生之门,只要你用心接待,它就只来不走了。